学问瑰宝,岐黄妙旨,尽在中医古籍,中医古籍作为承载中医药学问之舟楫,历几千余年而不衰,至今仍承载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。从古至今,中医文献浩如烟海,历经文明的发展,不少书流传久远,字句错乱、脱漏,版本各异,大家中医人深谙使命重大必将不忘初心、奋楫前行。为了更好地阅读与研究古代中医药文献,促进祖国中医药学问的传播,使后学能够更好地阅读与研究祖先留下的丰富传统学问遗产,从中汲取传统医药学问的精华,故定期斟选古医籍进行推荐阅读,以期发黄古义,古为今用,引导临床实践。
《医衡》是一部医论集,由明末清初医家沈时誉撰辑,约刊行于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。沈时誉,字明生,茸城(今上海松江县)人,明末清初医家。曾师从陆履坦,长于诊脉,后隐居山林。据称其另有《病议》、《治验》等著,已佚。本书为上海中医学院藏书,我院藏本为上海古籍书店复印本,有较高的学术价值。
《医衡》的题旨,著者喻病为物,喻药为权,而医者为持衡各,使药称于病,平施补泻,故取书名为《医衡》。全书四卷,八十一篇。首为统论,凡十一篇,论述养生、运气、奇经八脉等总旨;次为证论,凡六十八篇,分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、气、血、痰、积、虚损等类;末为附论二篇,论述生育、养生之道。著者收集了各家论述,或医家,或名家,凡足以为衡春即收录。繁者删之,阙春补之,以实用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