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养生︱白露
养生总则
中医有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的说法,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,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体。特别是病人、老人、体弱者,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,最好出门带一件外套。还要注意腰腹部、膝关节保暖,不要“刻意”露出后背和肚脐。夜晚要关上窗户,换上长袖衣入睡,将薄棉被备在床头。
由于“白露”后阴气上升阳气下降,因此衣物可以单薄些,薄而不露,适当“秋冻”。但“秋冻”要因人而异,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,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弱者,以及体质较弱者是不宜“秋冻”,此外,有支气管炎、哮喘病、冠心病等人群也不宜“秋冻”,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。另外,“寒从脚起”,对于耐寒能力差的人在白露过后,要注意足部保暖,尽量减少穿着露趾的凉鞋、拖鞋,雨天还要牢记不要湿脚走路,以防寒气侵体引起不适。
秋季起居宜早睡早起,保证睡眠充足,注意劳逸结合。仲秋白天气温高,但空调、电风扇也不宜再吹;深秋寒气袭人,既要防止受寒感冒,又要常开门窗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在条件许可情况下,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,让环境充满生机,又可净化空气,促进身体健康。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、生机勃勃,但是秋高气爽、遍地金黄,另有一番动人景象,到公园、湖滨、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。秋游也是一种好的活动形式,既可调节精神,又可强身健体。
预防白露之秋燥,饮食防治最为关键。应多补充水分,多喝开水、豆浆、牛奶、淡茶等以养阴润燥;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如梨、橙子、柚子、萝卜、藕、银耳等以润燥生津;多食百合、蜂蜜、莲子等清补之品,以顺应肺的清肃之性。尽量戒除烟、酒、咖啡、浓茶及煎炸食品,以免化燥伤阴。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,如芹菜、白菜等,可以促进排便,防止肠道积滞,化火伤津而致大便干燥。对于已有燥邪之人,可以选用药食同源或泡水代茶的中药。若有阴伤之象,表现为口燥咽干、干咳痰少者,可适当服用沙参、麦冬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贝母等,或以麦冬、菊花、沙参等泡茶,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。
养生药膳
莲子百合汤
配方:莲子、百合各30克,精瘦肉200克。
做法:莲子、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,精瘦肉洗净,用水焯一下,捞出。锅内重新放入清水,将莲子、百合、精瘦肉一同入锅,加水煲熟(可适当放些精盐、味精调味)。
功效:清润肺燥,止咳消炎。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。
柚子鸡
配方:柚子(越冬最佳)一个,公鸡一只,精盐适量。
做法:公鸡去毛、内脏洗净,柚子去皮留肉。将柚子放入鸡腹内,上锅蒸熟,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。功效:补肺益气,化痰止咳。
香酥山药
配方:鲜山药500克,白糖125克,豆粉100克,醋、味精、淀粉、香油各适量。
做法:山药洗净,上锅蒸熟,取出后去皮,切1寸长段,再一剖两片,用刀拍扁。锅烧热倒入植物油,等油烧至七成热时,投入山药,炸至发黄时捞出待用。另烧热锅,放入炸好的山药,加糖和水两勺,文火烧5~6分钟后,即转武火,加醋、味精,淀粉勾芡,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。
功效:健脾胃,补肺肾。对于脾虚食少,肺虚咳嗽、气喘者更为适合。
白露八月节坐功
白露八月节坐功源自于《遵生八笺》。本法以“白露”命名,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。适宜于白露时节锻炼,可于白露时开始,练至秋分为止。
具体方法: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,正坐,双手按住膝部,头颈慢慢转向一侧,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,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,调息吐纳,津液咽入丹田九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