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电脑,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,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,颈椎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“专利”。
青少年长期被颈部疼痛,头晕,恶心,颈部咯吱乱响等不适困扰,生活和学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。
1.坐姿不良及坐位时间过长
如学习期间头部过低,歪头,端肩,颈部过分前伸或前屈,都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同一个僵直状态,血液不畅,极易引起局部的肌肉韧带劳损,颈椎力学失衡,从而导致颈部酸痛不适及筋膜,血管,神经压迫所带来的相应症状。
2.睡姿不正确
如枕头过高或过低,导致椎旁肌肉,韧带及关节平衡失调,易引起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,从而导致椎动脉的供血不足,神经的卡压,出现头晕等相应症状。
3.外伤原因
如背包过重,意外受伤等因素,一般较少见。
如何判断是否得了颈椎病
如果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不适,则需引起重视,切勿延误病情:
?后颈部疼痛,受压则症状加重;
?颈部疼痛的同时,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;
?闭眼时,向左右旋转头颅,引发偏头痛或眩晕;
?颈部疼痛的同时有上肢或者下肢肌力减弱;
?有恶心,干呕,睡眠质量差等症状。
二、日常如何调护
俗话说:三分治,七分养。颈椎病的治疗中个人日常调护非常重要,如颈部保暖,保持正确的站坐姿势,或配合一些颈部锻炼的方法等。
对于青少年,可以选择颈部拉伸锻炼。具体方法如下:
手放在头部牵引,使颈椎向一侧弯,试图将耳朵移向同侧肩膀,另一侧手置于背部或将左侧肩部放低以加大强度,重复2次,每次约20秒,然后换侧练习。
中医治疗颈椎病以疏通经络,活血止痛为原则,可以通过牵引治疗,针灸治疗,药物治疗的中医方式处理。
1.牵引治疗:
颈椎病主要是因年龄因素,颈部过度活动等原因,导致患者颈椎部位骨质异常增生,神经动脉受到压迫,从而出现颈部疼痛,上肢无力的情况。牵引治疗是通过手法或者是机械装置,将关节部位软组织拉伸,减轻局部压迫,提高颈椎稳定性,缓解颈部疼痛。
2.针灸治疗:
通过对颈椎部位的穴位进行刺激,促进血液循环,疏通经络,对颈部进行松解,可以用下列穴位。
风池:在项部,枕骨之下,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。颈部不适伴有头晕,头痛时可按揉,以局部酸胀感为度。
肩井:在颈后部,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。用拇指下压此穴,局部有酸胀感,停留2秒钟后再继续,用于肩部酸痛明显者。
颈百劳:位于项部,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(大椎穴)上2寸,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。颈部僵硬,酸痛时可按揉此穴。
三、颈椎病的中医分型及治疗
中医将颈椎病归属于颈项痛及项痹病等范畴,颈椎病中医分为寒湿阻络型,气血瘀滞型,痰湿阻络型,肝肾不足型,气血亏虚型等证型,具体如下:
1.风寒痹阻证:
主要证候:颈、肩、上肢窜痛,麻木,以痛为主,头有重感,颈部僵硬,活动不利,畏寒,畏风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紧。
治法以祛风散寒,祛湿通络,方药选用羌活胜湿汤进行加减。羌活,独活各9g,藁本,防风,甘草(炙)各9g,蔓荆子6g,川芎6g水煎服。
2.气滞血瘀证:
主要证候颈肩部,上肢刺痛,痛有固定,伴有肢体麻木。舌质暗,脉弦,治法以活血行气,通络止痛。方药选用桃红四物汤进行加减。熟地黄12克,当归9克,白芍药9克,川芎6克,桃仁9克,红花6克。水煎服。
3.痰湿阻络证:
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,头重如裹,四肢麻木不仁,纳呆。舌暗红,苔厚腻,脉弦滑,治法以祛湿化痰,通络止痛,方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。制半夏9克,天麻6克,茯苓6克,橘红6克,白术15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。
4.肝肾不足证:
以眩晕,头痛,耳鸣,耳聋,失眠,多梦,肢体麻木,面红目赤,舌红少苔,脉弦。方药选用肾气丸进行加减。干地黄12克,薯蓣、山茱萸各12g,泽泻、茯苓、牡丹皮9g,桂枝、附子各(炮)(6g)。水煎服。
5.气血亏虚证:
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,面色苍白,心悸,气短,四肢麻木,倦怠,乏力,舌淡苔少,脉细弱,方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加减。黄芪9g,桂枝9g,芍药9g,生姜18g,大枣4枚。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