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7月,我国大部分地区又到了一年天气最热的酷暑之际。此时人体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,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。这就很容易表现出脏腑功能紊乱,并容易形成气虚,出现身体乏力、饮食减少、甚至发生中暑、肠胃失调等病症,影响健康。同时,酷暑容易让人“上火”。所谓“上火”,按中医说,是指内生的火热症,主要是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,常见主要有心、肝的实火。因此, 酷暑之际中医保健格外重要。
1. 防中暑、忌贪凉
避免中暑是炎夏的防范重点。注意避开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晒,白天尽量减少外出,尤其是野外高温作业者或易中暑人群,应戴上宽檐帽,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,在额头和太阳穴等部位涂抹些风油精。一旦遭遇体温升高、晕厥或神志模糊等异常状况,须迅速撤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,饮用凉盐水等饮料,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。紧急情况下应马上送医。需要注意的是,切忌为了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。此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、肠炎等暑湿病。不可长时间吹电扇或空调、洗冷水澡,或过于贪食冷饮等。
2. 宜缓动,散内寒
炎热的夏季,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,如果锻炼过度,更容易汗出过多。尤其是久吹空调者,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,如练太极拳、散步、适当游泳等,鼓舞阳气的生发、增加汗液的排泄,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,增强体质。
3. 健脾、护阳
酷暑天气闷热潮湿,湿邪容易困脾;出汗过多,又易伤及心阳。注意健脾化湿,可煮陈皮薏米汤饮用,通过陈皮燥湿健脾、薏米淡渗利湿的作用,改善脾虚湿困的现象,宜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补心,如可以饮用乌梅汤、西瓜汁、淡糖盐水来补养耗散的体液。
4.祛除“上火”
除保持良好心态,寒温适度,多食蔬菜水果,少食辛辣之物,禁酒,多运动之外,食疗有如下方法:
①赤小豆粥:赤小豆50g,粳米100g。先将赤小豆煮开,再下粳米共煮,服时加少许红糖,每日两次早晚服用,有降心火之功效。
②灯芯草柿饼汤:灯芯草6g,柿饼2个,水300ml。将水煮剩100ml,加白砂糖适量,温服,柿饼可吃,每日两次,不仅清降心火还有清热利尿之功效。
③选菊花10g,加开水泡代茶饮,加少许冰糖,有去肝火清肝明目之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