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,是北宋钱乙的弟子闫孝忠收集他的临证经验编成的,成书于宋宣和元年(公元1119年)。该书现存仿宋本、聚珍本、互校本、加注本四种版本。我院藏书为明代薛己《校注小儿药证直诀》,清光绪华西草堂刻本,一册四卷。
自古中医儿科便有“哑科”之称,因小儿正值呀呀学语之际,不便交流,且小儿在诊查时经常哭闹,给诊断增加了难度,即阎季忠在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序言中所说,“医之为艺诚难矣,而治小儿为尤难”。中医儿科自南北朝以来逐渐发展,到了北宋,闫孝忠将钱乙丰富临床经验编成《小儿药证直诀》一书,确立了中医儿科的诊疗体系。
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全书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卷。该书上卷专论小儿脉、因、证、治,收列儿科常见病证治80余条,中卷收载典型病案23则,下卷列载方剂124首。全书论治始终遵循“小儿脏腑柔弱,易虚易实,易寒易热”这一生理、病理特点,遣方用药寒温适度,补泻并用,扶正祛邪兼顾,以柔养脏腑为本。其中不少良方,如六味地黄丸、导赤散、泻白散等仍广泛应用于临床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对其后儿科学发展以及后世医家均深有影响,清代纪昀在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其为“幼科之鼻祖,后人得其绪论,往往有回生之功”。
钱乙(1035~1117年),字仲阳,北宋郓州(今山东东平)人。其父颖(亦作“颢”)善医,然嗜酒喜游。钱乙母早丧,姑母哀而收养,长而随姑父吕氏学医。其业医以儿科见长,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,授翰林医学,任太医丞,后因病辞归故里,专业儿科六十余年,是杰出的儿科医学家。除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外,还著有《伤寒论指微》《婴孺论》等。